(资料图)

5月4日,杭州市西湖区与中国美术学院合作项目“艺术村长”启动仪式在转塘街道长埭村举行。6位具有浓厚乡土情怀和深厚艺术造诣的中国美术学院教师受聘成为“艺术村长”。

6位“艺术村长”包括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媒介展演系主任牟森、电影学院院长徐小明、设计艺术学院院长毕学锋、建筑艺术学院副院长李凯生、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周东红、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副主任沈实现,分别与西湖区茶场村、桐坞村、上城埭村、长埭村、慈母桥村、大清社区签约结对。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西湖区委书记董毓民为“艺术村长”颁发聘书并讲话。

坐拥龙坞茶镇、艺创小镇、中国美术学院、之江文化中心等文艺范儿的“顶流”,杭州西湖区转塘街道以艺术赋能乡村,助力打造艺术型未来乡村。“艺术村长”入驻结对村社,领办特色艺术乡建任务书,聚焦“艺术振兴乡村”的小切口,围绕蓝图规划、项目指导、产业带富、结对共建、乡村美育、文明乡风、乡土创作等七大方面,打造更具西湖标志性和辨识度的中国式现代化未来乡村样板。

据悉,首批“艺术村长”聘期为三年,每年要制定工作计划,除了要对本村的环境、文化资源进行挖掘,“艺术村长”还要深入调研,利用各自的专业优势,搭建平台,吸引人才和资源,促进乡村风貌、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乡村美育等方面的发展。

“村长既是独立个体,对结对村庄在各自专业领域发挥力量,同时6人又联动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作为桥梁进一步推进校地合作,用艺术赋能乡村发展。”中国美院社会合作处处长王益说,在任期内,“艺术村长”每年需要做工作计划,形成每个月的联席会议制度,同时每年西湖区政府和中国美院也将共同考核“艺术村长”的工作成果,以评判项目落实情况。

西湖区转塘街道和中国美术学院以艺术为纽带,开启了一场共建共享、共美共富的校地“双向奔赴”之旅。“艺术村长”项目是中国美术学院和西湖区转塘街道校地合作机制再次迭代升级的缩影。去年,西湖区转塘街道创新成立了“1+4”校地大工委,和中国美术学院共同打造了白桦崊手作园、桐美众创空间等多个校地合作项目。

(光明日报全媒体见习记者 刘习 记者 陆健)

上一篇:全球连线 | 中医针灸在阿尔及利亚广受欢迎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